半导体基础
1. 物质的导电性与半导体
物质根据其导电能力可分为导体、绝缘体和半导体。半导体(如硅、锗)的导电性介于前两者之间。
| 类型 | 导电性 | 核心原因 |
|---|---|---|
| 导体 | 易导电 | 最外层电子束缚弱,在外电场下易形成电流。 |
| 绝缘体 | 难导电 | 最外层电子束缚强,极难移动。 |
| 半导体 | 导电性可控 | 可通过掺杂、光照、热辐射等方式,使一些非导电体导电能力剧增数百万倍,这种可控性是其成为电子元件核心材料的关键 |
2. 本征半导体与载流子
本征半导体指纯净的晶体半导体(如纯硅)。在晶体中,相邻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。
- 在热能激发下,价电子会挣脱共价键束缚,成为自由电子。
- 价电子离开后,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,称为空穴。
- 这种因热激发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,它们都是能够运载电荷的粒子,统称为载流子。
3. 杂质半导体 (N型与P型)
通过向本征半导体中掺入特定杂质,可以显著改变其导电特性,形成N/P型杂质半导体
- N型半导体(Negative:消极的,带负电)
- P型半导体(Positive:积极的,带正电)
| 类型 | N型半导体 | P型半导体 |
|---|---|---|
| 掺杂元素 | 五价元素(如:磷) | 三价元素(如:硼) |
| 形成过程 | 杂质原子形成共价键后,多出一个自由电子。 | 杂质原子形成共价键后,缺少一个电子,形成空穴。 |
| 多数载流子 . | 自由电子 | 空穴 |
| 少数载流子 . | 空穴 | 自由电子 |
| 杂质原子 | 提供电子,称为施主原子 | 吸收电子,称为受主原子 |
| 示意图 | ![]() | ![]() |
4. PN结及其特性
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制作在一起,其交界面就形成PN结
a. PN结的形成(内电场)
由于浓度差,N区的电子会向P区扩散并与空穴复合。这导致交界处N区一侧留下无法移动的正离子,P区一侧留下无法移动的负离子,形成一个“空间电荷区”(也称耗尽层)。这个区域会产生一个由N区指向P区的内电场,阻止扩散的进一步进行,最终达到动态平衡。
b. PN结的偏置特性(单向导电性)
正向偏置:P区接电源正极,N区接负极。外加电场与内电场方向相反,削弱了内电场,耗尽层变窄,载流子可以顺利通过,形成较大电流。
反向偏置:P区接电源负极,N区接正极。外加电场与内电场方向相同,增强了内电场,耗尽层变宽,载流子无法通过,几乎没有电流。
结论:PN结在外加电压下表现出正向导通、反向截止的单向导电性,这是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工作的核心原理
二极管
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半导体元件,其核心特性是单向导电性。
1. 核心工作模型
在电路分析中,可将二极管简化理解为一个压控开关:
- 正向导通:阳极电压高于阴极且超过开启电压时,二极管导通。可等效为一个闭合的开关,并产生一个固定的正向压降(硅管约0.7V)。
- 反向截止:阴极电压高于阳极时,二极管截止。可等效为一个断开的开关。
2. 伏安特性曲线
二极管精确的电压-电流关系(伏安特性)如下图所示,它完整描述了二极管的工作状态:
- 正向特性:外加正向电压超过开启电压 Uon 后,正向电流
If随电压Vf按指数规律剧增。 - 反向特性:在承受一定反向电压时,电路中只有极小的反向饱和电流 Is(即漏电流)。
- 反向击穿:当反向电压超过其最大承受极限时,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,这种现象称为击穿。普通二极管击穿后会永久损坏。
3. 不同材料二极管的参数对比
| 材料 | 开启电压 (Uon) | 正向导通压降 | 反向饱和电流 (Is) |
|---|---|---|---|
| 硅 (Si) | 0.5V ~ 0.6V | 0.6V ~ 0.8V | nA 级 (很小) |
| 锗 (Ge) | 0.1V ~ 0.2V | 0.2V ~ 0.3V | µA 级 (较大) |
应用举例
问题:将一个正向压降为0.7V的硅二极管,通过一个电阻接到5V电源上。二极管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各约为多少?
答案:二极管导通后,其两端电压稳定在约 0.7V。根据电压定律,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5V - 0.7V = 4.3V
特殊二极管
1. 发光二极管 (LED)
LED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二极管。与普通二极管相比,其正向导通压降更高(常见红光为1.6~1.8V),并且正向电流越大,发光越强。
LED及其组合元件(数码管、点阵屏)因功耗低、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显示电路。
| 元件名称 | 特点与应用 | 图示 |
|---|---|---|
| 发光二极管 | 单个发光元件,有多种颜色和封装。 | ![]() |
| 数码管 | 由LED笔段组成,用于显示数字。 | ![]() |
| 8x8 LED点阵 | 由LED排列成矩阵,可显示图案字符。 | ![]() |
2. 稳压二极管
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,其核心用途是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电压
标识符号如下:
a. 工作原理与伏安特性
它特意工作在二级管的反向击穿区
在此区域,即使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,其两端电压(Uz)也能保持基本不变
b. 关键参数
| 参数 | 符号 | 含义 |
|---|---|---|
| 稳定电压 | Uz | 稳压管工作时提供的稳定电压值。 |
| 工作电流 | Iz | 保证稳压管正常工作的电流范围 (Izk ~ Izmax)。 |
| 动态电阻 | rz | 反映稳压性能的指标,值越小,稳压效果越好。 |
| 额定功耗 | Pzm | 决定了最大工作电流Izmax,超过会损坏。 |
以1N4733A为例
- 标称稳定电压 (Vz): 5.1V (在49mA电流下测得)
- 额定工作电流 (Izt): 49mA (这是一个测试电流,也是一个理想的工作点参考)
- 最小工作电流 (Izk): 1.0mA (低于此电流,稳压效果会急剧变差,此时电阻为550Ω)
- 动态电阻 (Zzt): 7.0Ω (在49mA电流下的值,是评估其性能的主要参数)
- 反向漏电流 (Ir): 10μA (在1.0V反向电压下)
c. 应用电路
稳压管必须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来保证其安全工作在稳压区。
基本稳压电路
特点:结构简单,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
缺点:带负载能力差,几乎不能提供输出电流带扩流的稳压电路 (改进电路)
原理:稳压管为三极管的基极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 ,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,使输出端可以提供远大于稳压管自身工作电流的负载电流。输出电压接近 0.7V。
优点:显著增强了带负载能力。
d. 限流电阻 的取值范围计算案例
问题:在下图电路中,已知输入电压 ,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,最小稳定电流 ,最大稳定电流 ,负载电阻 。求解限流电阻 的取值范围。
分析与求解:
限流电阻 必须确保稳压管的电流 始终在其安全工作范围内,即满足条件:。
1. 计算固定参数:
- 电路正常稳压时,输出电压 。
- 流过负载的电流为:
- 限流电阻 两端的恒定压降为:
2. 计算 R 的最大值 :
- 当 取最大值时,通过它的总电流 最小。这对应稳压管工作在最小稳定电流的临界状态,即 。
- 此时的总电流为 。
- 因此, 的最大值为:
3. 计算 R 的最小值 :
- 当 取最小值时,通过它的总电流 最大。这对应稳压管工作在最大稳定电流的临界状态,即 。
- 此时的总电流为 。
- 因此, 的最小值为:
结论:限流电阻 的取值范围应为 。
三极管
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,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微小的基极电流 () 去控制一个大得多的集电极电流 (),满足关系式:(其中 为电流放大倍数)。
它由两个PN结构成,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。
快速入门可以看下面这个视频:
1. 工作状态与水阀模型
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可以用一个水阀来类比:基极(B)是控制阀门的小水管,集电极©和发射极(E)是主水管。
| 状态 | 条件 | 水阀模型 | 应用 |
|---|---|---|---|
| 截止 | 基极-发射极电压 | 阀门关闭,主水路不通 | 断开 |
| 放大 | 且未饱和 | 阀门半开,主水路流量被小水管流量精确控制 | 放大 |
| 饱和 | 且 足够大 | 阀门完全打开,主水路流量达到最大,不再受控 | 闭合 |
2. 典型开关电路应用
在数字电路中,我们主要利用三极管的截止和饱和状态,将其当作一个电控开关使用。
NPN型开关:高电平 (如5V) 施加到基极时,三极管导通。
PNP型开关:低电平 (如0V) 施加到基极时,三极管导通。
3. 常用元器件
| 元件名称 | 图示 | 参考链接 |
|---|---|---|
| 三极管 NPN 8050 | ![]() | 购买链接 |
MOS管 (MOSFET)
MOS管 (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) 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。与三极管的“电流控制电流”不同,MOS管是“电压控制电流/通断”,因此驱动更简单,功耗更低,是现代数字电路和功率应用的核心。
1. 工作原理
MOS管有三个电极:栅极(G, Gate)、漏极(D, Drain)、源极(S, Source)。其核心原理是:通过在栅极(G)上施加电压,形成一个电场,从而控制漏极(D)和源极(S)之间是否形成导电沟道 (Channel)。
简单来说:给栅极施加合适的电压,D-S之间就导通;撤去电压,D-S之间就断开。
2. 作为开关的应用 (N沟道 vs P沟道)
我们主要使用增强型MOS管,分为N沟道和P沟道两种,它们的导通条件相反。
| 类型 | 符号 | 导通条件 | 应用示例 (驱动LED) |
|---|---|---|---|
| N沟道 | ![]() | 栅极(G)施加高电平, 使其电压远高于源极(S)。 | ![]() |
| P沟道 | ![]() | 栅极(G)施加低电平, 使其电压远低于源极(S)。 | ![]() |
3. 典型应用电路 (MCU驱动蜂鸣器)
- 工作过程:微控制器(MCU)的IO口(PB1)输出高电平,N沟道MOS管Q1导通,蜂鸣器工作;输出低电平则截止。
- R8下拉电阻:确保在IO口悬空或未初始化时,MOS管的栅极为确定的低电平,使其可靠截止,防止误触发。
4. 常用元器件
| 元件名称 | 图示 | 参考链接 |
|---|---|---|
| 增强型N沟道MOS管 | ![]() | 购买链接 |
基本放大电路
1. 什么是电子放大?
电子放大,如扩音器,其本质是利用一个有源器件(如三极管),消耗一个直流电源的能量,去生成一个与微弱输入信号成比例、但功率大得多的输出信号。
放大的核心前提是不失真,即输出波形必须是输入波形的忠实放大。为此,三极管必须工作在其放大区。
2. 核心性能指标
任何放大电路都可以看作一个“黑盒”,我们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衡量其性能:
| 指标 | 符号 | 公式 | 意义 |
|---|---|---|---|
| 电压放大倍数 | 衡量电压放大的能力,值越大能力越强 | ||
| 输入电阻 | 衡量从信号源索取电流的多少,值越大对信号源影响越小 | ||
| 输出电阻 | - | 衡量驱动负载的能力,值越小带负载能力越强 |
3.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
这是最基础的三极管放大电路结构。
a. 工作原理:静态与动态
- 设置静态工作点 (Q点):首先,我们通过直流电源 和电阻 , 给三极管设置一个合适的直流偏置,使其在没有输入信号时,稳定工作在放大区中央。这个直流状态点称为静态工作点Q ()。
- 动态放大:当微弱的交流输入信号 叠加在基极上时,会引起基极电流 在 附近波动。根据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(),集电极电流 会在 附近产生一个大得多的波动。这个波动的电流流过电阻 ,产生一个放大了的交流电压,最终通过电容耦合输出,得到 。
关键特性: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(反相180°)。
b. 静态工作点计算 (估算法)
计算Q点是设计和分析放大电路的第一步。
- 输入回路 (基极-发射极):
- 输出回路 (集电极-发射极):
(其中,硅管的 通常取 0.7V)
c. 计算练习
练习1:固定偏置电路
问题:使用估算法计算下图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。
已知:, , , 。
解析过程:
计算基极电流 :
假设硅管导通时 。根据输入回路的电压关系可得:(注:原图手算近似取值为 或 )
计算集电极电流 :
计算集电极-发射极电压 :
根据输出回路的电压关系可得:
结论: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为 (, , )。
练习2:发射极偏置电路 (更稳定的结构)
问题:推导下图所示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公式。
解析过程:
这种在发射极加入电阻 的电路,能更好地稳定静态工作点,是更常用的设计。其公式推导如下:
推导基极电流 :
对基极-发射极输入回路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(KVL):因为 ,代入上式得:
整理后,解出 的表达式:
推导集电极-发射极电压 :
对集电极-发射极输出回路应用KVL:解出 的表达式:
常见模拟电路
1. 光感灯电路
这是一个结合了传感器、分压电路和三极管开关控制的典型模拟电路实例。
- 工作原理:
- 分压:光敏电阻和可调电位器构成一个串联分压电路,其分压点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。
- 控制:
- 环境变暗时: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,导致基极电压升高。当电压超过三极管的开启电压(约0.7V)时,三极管导通,点亮LED。
- 环境变亮时: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,基极电压随之降低。当电压低于开启电压时,三极管截止,LED熄灭。
- 调节:通过调节电位器的阻值,可以改变触发亮灯的灵敏度(即光照阈值)。
2. 电阻应用
电阻是电路中最基础、最常见的元件,根据其在电路中的不同连接方式,可以实现多种功能。
压敏电阻|过压保护
压敏电阻是一种用于保护后级电路免受瞬时高压冲击的防护元件。
- 工作原理:其阻值与两端电压相关。
- 正常电压下,它呈现极高的电阻(近乎开路),不影响电路工作。
- 当电压超过其“压敏电压”阈值时,其电阻会瞬间变得极低(近乎短路),将浪涌电流导入地,从而将电压钳位在一个安全的水平。
- 伏安特性曲线:
- 电路应用:通常并联在电源输入端,并与保险丝串联配合使用。当过压发生时,压敏电阻短路,导致电流剧增,烧断保险丝,从而切断整个电路,保护后级设备。
上/下拉电阻|提供默认电平
用于解决数字电路中引脚“悬空”时不确定的电平状态问题。
上拉电阻:将引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高电平(VCC)。
作用:当外部没有信号输入时(如开关断开),确保该引脚被“拉”到高电平
下拉电阻:将引脚通过一个电阻连接到地(GND)。
- 作用:当外部没有信号输入时,确保该引脚被“拉”到低电平
- 作用:当外部没有信号输入时,确保该引脚被“拉”到低电平
限流电阻|保护元件
- 作用:限制流过元器件的电流,确保其工作在安全范围内,防止因电流过大而烧毁。最常见的应用是为LED提供合适的驱动电流。
- 阻值计算:根据欧姆定律,用电源电压减去元器件上的压降,再除以期望的工作电流。
- 计算示例 (驱动LED):
假设用5V电源驱动一个正向压降为2V、期望工作电流为10mA的LED。
零欧姆电阻|跳线与调试
零欧姆电阻并非完全没有电阻,而是一个阻值极小的电阻。
- 主要用途:
- 充当跳线:在单层PCB板上,用于跨越无法直接连接的布线
- 方便调试:在电路板上预留0欧姆电阻位,需要测量某部分电路的电流时,可对其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
3. 电容应用
电容的核心特性是“隔直通交”,基于此特性,它在电路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应用:
滤波电容|平滑电压
作用:将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变得平滑,更接近于稳定的直流电
原理:电容在电压上升时充电储能,在电压下降时放电补充能量,从而“削峰填谷”,减小电压的波动
耦合电容|隔直通交
- 作用:常用于多级放大电路之间,用于传递交流信号,同时阻断级间的直流偏置电压,确保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。
旁路电容|滤除噪声
- 作用:紧靠芯片的电源引脚放置,为电源上的高频噪声提供一个到地的低阻抗路径,将其“旁路”掉。
- 原理:电容对高频信号呈现低阻抗。这能确保进入芯片的电源是纯净的,防止噪声干扰芯片的正常工作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